清风笺七月真水平选拔赛四周上榜散文野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04/6079778.html 文学 清风笺 七月散文精选 野菊花 文/苏立敏 在我的故乡一带,很多传统的节日都是默默无闻度过的,素来没有仪式感,重阳节就是一个让故乡人疏离了的节日,别说登高望远,就是重阳节这个名字也没有谁提到过,我知道的重阳节概念还是从书本里,特别是古诗里的重阳节给了我很仪式感的感动,到了农历九月九,心底就升腾起敬重来,用文字迎接它了。回想起故乡冥冥中年年为了重阳节赴约的元素,应该就是村外旷野铺天盖地的野菊花了。 说起野菊花,实在是太普通的一种花,普通到谁都有过毫不怜惜地采一束来把玩的记忆,又没有谁把它移植到家中花盆里的兴趣,它生长于沟岸与荒滩上,仿佛习惯了深秋的荒凉,是什么时间长出叶子的,是什么时间长满花苞的,从没有留意过,就是深秋突然的一天,野菊花绽开了,繁星似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昂扬、散漫又泼辣地占据了沟岸、路边的各个角落,它从不与麦苗争田,就是在浅绿的麦田之外,所有的坡与沟,就都是野菊花的家了。 野菊花开了,完成了秋收秋种的乡亲们才感觉到秋天真的来临,这种感觉就像杏花桃花开了才是春天来了一样,老人们背着筐去村外小路上转转,空气清幽,远山入画,菊花映入眼帘,心情就自然地放松,孩子们更是在菊花丛里玩,小姑娘们把菊花缠成花环圈在头上,这心里就美起来,菊花开的日子是舒朗的。 想想野菊花和家乡的“打碗棵子”花一样,它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颜色都是黄的,都是铺张着开的,都是故乡人心里与它们有着一些陌生又深深喜欢的,不同的是生长在不同的季节吧,打碗棵子花打扮了春天,野菊花装点了秋天,都算是故土上最铺张最慷慨的花束。 诗里写菊自然要写它的荒凉、它的香气,唐代的王建《野菊》诗里写着: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野菊是田园的花,必然在田园诗人的吟诵里生生不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菊花情结由来已久,提到陶渊明与菊花就像“望梅止渴”带来的感觉一样,菊花自然给人们带来忘我的辽远心境。唐代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更是把菊与爱菊的诗人都写在了诗里: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好的花都是和药有关的,野菊也是一样,可惜记忆里没有老人们采菊花做药材的记忆,就像心里没有过重阳节的意识一样,故乡人把菊当药材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种传统农作物的地块种了少许药材,四队种了板蓝根,我们五队就种了菊花。 我的老家的盆盆罐罐坏了边缘都是不舍扔的,一般都堆在院落里盛满土用来种花,忘了菊花是哪一年种下的,又是从谁家移来的,到了秋天,老家至少有两盆旺盛的菊,在落叶的日子徐徐地开放,圆嘟嘟的花苞一天天大了,绿绿的,在风里静默着,突然一天爆开,向秋天擎起密密的小朵,清清丽丽地开满满的一秋天,没有年年种菊花的印象,却是年年秋天能看见菊花,想来应该是菊花属于自行开落的花,它的枝叶干枯后,根部就在土里睡着了,等来年春天再滋生许多的叶子,可以移到更多的盆里。 朋友圈里,不管哪位朋友发的踏秋图,总有野菊花抢镜,一片片的黄,再荒凉的地方也有菊花的影子,想想朋友们跑那么远,还是走不出菊花的城池,菊花所具备的秋到深处的天然又傲然的美,随意一处都开出了天涯的盛情,随意一片都有君临城下的陪伴与不负光阴不负卿的决绝,菊花不用出门很久很远去打寻,它就在心间,只要站在门前呼唤一声,它就在不远的墙角里出现了。 人们都喜欢说“人淡如菊”,可见菊花很适宜形容人的品行,走过繁华后的心静如水,必是喜而不乐,哀而不忧,拥有了菊的胸怀就不再为俗事凡尘烦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野菊花的烂漫情怀就能够把日子过成诗,日子成诗,这人生,也就是无憾的了。 伏天 文/苏立敏 时节在名分上特别偏爱江南,江南的阴雨连绵时节叫个梅雨,正值梅子熟了时,就是不明朗的日子也美得叫人心动。你听,梅雨,多美,一声“梅雨”温柔地穿过舌尖,就恍若品尝过雨的质地一样,是细腻的,是带着香、也带着微酸的,梅雨把雨与植物联系在一起,不但让人知晓了雨还知晓了梅子。同样北方的阴雨连绵就没这么浪漫了,很长很长的雨季,原本可以和花草联系在一起的,却舍弃了雨的柔情只叫个伏天,再分细点也就是呆板地分成初伏、中伏与末伏,相比梅雨的境地,北方的伏天就如同一本发潮的旧书,没有墨香了。 身为北方人,除了春秋的好时节滋生一种去远方的冲动,确实年年的这段日子都与伏天相守,可能是到了中年更安于现实,对于伏天也不再有厌倦的心,今年的我对伏天,就像从一本旧作里读出了新意,竟然也是爱不释手,伏天真是生长季,没有伏天的雨与热,时间不经伏天的层层蜕变,是断然诞生不了秋天的。 若生活在小城,在阳台上种几盆花的人怕是最有体会,不入伏的时候是天天浇水也不见花长许多,只要入了伏,雨时断时续的,花也不怎么用浇了,空气里巨大的潮润袭来,草木的生长再不按叶片计算,前几天稀稀落落的枝叶还如简笔画,再留意的时候已是亭亭如盖,写字的时候搬出“葳蕤”这词来就显得过于文雅,实则真是长疯了。 再细心点会发现,岁月经了伏天的潮才有了旧的痕迹,大门的锁把有了红锈,像是离别已很久很久;通透的木窗突然关不住了,木头的缝隙里填满了水因子,一块朽木似乎也能掐出水来;门前的石板上铺满了青苔,感觉石头也在伏天开花了;瓦楞上长出了黍苗一样清秀的小草,甚至老树枝上陡然长出了新枝。有了绿意陪衬的旧屋,愈发苍老得让人心疼,旧的竹帘,旧的家什,就是屋檐下的鸟巢也是旧年的泥,洒在院里的朵朵阳光也旧得没了颜色,老槐树尤其显旧,它的树身是斑驳的,还是褐色的,那一树槐叶的绿用土话叫做“老油绿”,真是旧的不成样子。 村落可以把伏天描写到淋漓尽致,晴朗的日子天幕是盐白的,阳光就像隐藏在云层里的火炉,从早晨一直烤到后半夜,只觉得远山挡住了风,只觉得星星的光亮也散发着热气,树叶纹丝不动,摇着蒲扇的老人在树荫下坐着说:这天真是难熬,连个风毛毛也没有。 一望无际的玉米秸,厚实实地挤满了视野,找一处敞亮的地儿真是不容易,村外若看见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走路,就想赶紧打个招呼,怕他会在住了多半辈子的村子里迷了方向,村落像绿色的迷宫,哪儿都是绿,院里、墙上是青苔的薄绿,地头田间是庄稼的苍绿,就是小路也牵着绿草从这村溜达到那村,走着走着一个树枝就搭在了肩头,若收拾行囊看个风景去,只能奔了碧水青山,这伏天真是年轻得不像话。 伏天的人慵懒着,男人枕着鞋子在树荫下安睡,或者光着膀子在街上走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们坐在土堆上玩耍,蝉在树上没完没了地唱着单调的歌。 庄稼人是数着一场场雨过日子的,哪天到了中伏,哪天立了秋,哪天处了暑,心里对大自然的默契与季节的变化十分妥帖,有时会严谨到不差半天,说哪天凉快哪天就凉快了,今年的夏天过于高温,立了秋不像往年那样立马早晚凉爽,但高温也随着中伏去了,末伏从第一天就风轻云淡,纵然有时断时续的雨,雨后的阳光瞬间穿透云层,洒下水晶质地的阳光,忍不住停留在阳光里观看世间的美好,一切似曾相识,像从前,那么美,那么慢,于情于景,都是伏天沉醉的部分。 伏天里传统的节日大约就是七夕节了,近了七夕就下几场雨,缠绵悱恻,像极了爱情,天地都愿意为七夕拉开舒适的帷幕,远山含黛,近瓦琉璃,槐树遮云避日,柳梢摇曳娉婷,日子突然就明朗了,古老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俨然在伏天里生根并生长,这时候,就像江南梅雨里的梅子,葡萄也成了不可替代的元素,说是七夕那天去葡萄架下倾听,就能够听见天上人间的情话。 农历的节日总是与月亮有关,七夕也是坐着弯弯的月亮船来的,相比中秋的团圆,七夕总是带了幽怨,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一情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真爱也许就是诗里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拉开了爱的距离之美,看透风花雪月,爱更侧重于一份感觉。 想起一句很美的话:天高云淡,野百合开在山巅,有谁能变成桂树,可以逃过夜夜思念。 伏天即逝,伏天是一季水木年华,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伏天里的故事与故事里的人不会走散,一定在年年伏天相同的磁场里相见。 双月湖期刊第三期征稿 征稿要求:原创,近期作品。扶贫攻坚,决胜小康的作品优先。散文小说字左右,诗歌古韵、散文、短篇小说、影视聚焦、故事、校园中小学生作文、人物春秋、历史事件等。 诗歌古韵请一次发三首,编辑好选。 选稿 注意事项: 1.投稿作者必须得加入清风笺文学网作者群或 2.作者自行修改错字别字及标点符号,如发现错误较多,不予推送。 总编 作者 本网站长年供稿《双月湖》期刊 清风笺文学网“真水平擂台赛”正式启动! 写作需要动力,作品需要被认可,是金子总会发光! 赛事流程: 1.每周在网站散文、小说、诗歌、古韵四大版块各选出优秀作品7篇左右通报表扬并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zl/9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脚会痒起水泡是什么原因,哺乳期脚脱皮起水
- 下一篇文章: 世上最全止咳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