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腊八粥香未飘远,乡村的小年,又被孩子们噼噼啪啪的点燃。岁月开花之声此起彼伏,渐行渐远......

腊八粥香未飘远,乡村的小年,又被孩子们噼噼啪啪的点燃。岁月开花之声此起彼伏,渐行渐远。

小年,伴着乡村孩子箩筐里耙出的柴草说来就来了。一群群孩子拿着耙子,拐着箩筐。小山坡上,树林间,沟沟壑壑。耙好的柴草,码齐了按进箩筐。

用耙子杆挑着,背起了箩筐。一路又说又笑,赶着回家。等待着把柴草点燃,温暖那冰冷的灶膛,涂鸦出乡村袅袅的炊烟,去迎接小年。

小年伴随着农家人自制的酵子,岁月发酵出阵阵的香甜。家里的大人早早的把自制的酵子用温水泡开了,和白面揉合一起,等待着面团开出蜂窝般的小花。

自家菜园的大葱切碎了,还有小磨制作的芝麻香油,放上盐、五料,腌制起来备用。

发好的面拿上面板,用手把它揉搓筋道,放上葱花,再用小杆杖,制出圆圆的火烧儿(烧饼,当地又称为“火烧儿”)。

灶膛的火生了起来,一个个小火烧下了锅,乡村的上空传来了缕缕炊烟,那香香的烧饼味传出很远。

小年伴随着祭灶的敬畏,人们追求着平安。各家各户的小年饭通常比较早。做好了烧饼炖好了饭菜,还不能马上去开饭。

传统中要求各家各户的男当家人,清扫好灶屋,放好供桌,摆上糖果等祭品,开始祭灶。

先把灶屋里的旧灶王爷相慢慢请下来,接着把新请的灶王爷小心翼翼的贴上去。

然后拿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的对联贴在灶王爷相两侧。

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灶王爷上天多汇报一家人所做的善事,以求全家平安吉祥。

小年伴随着圆圆的烧饼,一家人坐一起,团团圆圆。男当家人祭拜好灶王爷之后,小孩儿们便拿出了鞭炮。

先把单个的大炮拿出三四个,点着后,猛地抛向空中,一个明亮的火花就开在了空中。

三四朵“花”开败之后,一小挂鞭炮犹如一串串迎春花又闪开在了农家院的上空。

左手大碗里炖好的萝卜、白菜、豆腐粉条热气腾腾的冒着热气,右手抓着筷子、拿着圆圆的火烧儿,全家人围着火盆开始吃饭了。

火盆里的火红红的,手里的碗暖暖的,自制的火烧儿香香的。

过小年,过去传统禁忌很多。一忌不祭灶先开饭。小年本来就是祭灶日,若不祭拜灶王爷先开饭,就是对灶王爷的大不敬。

灶王爷被誉为一家之主,传说腊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北方小年,上天汇报每家人的善恶,大年三十晚上,下界回归神位。

如不祭拜,灶王爷不高兴,上天见了玉帝就不会多言好事,对一家人不利。

禁忌二说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在家过小年。在古代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仅是小年,还有“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禁忌。

火意味着红火的日子,小年是祭灶日,离不开火,“灯”字拆开,就意味着人丁。

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小年,过大年三十,正月十五晚上看娘家的灯会。娘家来年日子就不红火,人丁也不兴旺。

不过,为了弥补这种遗憾,小年通常要多做点火烧儿,留存好,以示对出嫁姑娘的牵挂,等大年初二,姑娘回娘家时食用,表示团圆。

小年过罢春节到,新年过后又一年。孩子们的过年歌又唱了起来:二十三儿,炕锅边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成稿于年1月12日中午)

作者简介:刘文方,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中心学校教师,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zl/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