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白癜风怎么预防 http://pf.39.net/bdfyy/zqbdf/230317/13381546.html
#一年赏花时#春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人间最美四月天,一年中最适合踏青赏花的时候。

周末闲暇时间,离开电子产品,在春风呢喃中,带上孩子和家人们去各地赏花点打卡。可以去江西婺源看看壮观的万亩油菜花海;去湖北武汉大学体验一场浪漫樱花;去北京城切身感受玉兰花开的“春满京城香满园”;也可以去贵州毕节观赏姹紫嫣红的百里杜鹃。

说到赏花,我们中国人历来的习惯是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欣赏花卉。

01观花“色”

古人对于花卉的观察和喜爱,第一就是与颜色有关。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写于成都锦江之滨,春暖人倦,望着那盛开的桃花,询问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还是喜爱浅红色的呢?我想他大抵是都爱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动描绘了杭州西湖的六月美景,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02闻花“香”

古人称花香为“天香”,所谓“国色天香”原指的就是色相俱美的牡丹花,可见花的香气和花的颜色一样,是人们最为欣赏和看重的。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光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杜甫的笔下,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人身临其境,读着诗仿佛就闻到了花草的清香。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虽然梅花没有雪那么洁白,但是雪却少了梅花的香味。诗人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二者互相映衬,让人在赏景的同时还能闻到花的香味。

03赏花“姿”

不同种类的花朵都会有着各自不同的姿态,或是婀娜多姿,或是亭亭玉立,或是含苞待放,或是娇艳欲滴,让赏花人免不得要目不暇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沉甸甸的把纸条都压弯了。诗人通过描写花的姿态,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题秋海棠

明·陈道复

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

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陈道复是明代的画家,这是一首题画诗,以画家的独特手法,描绘出了秋海棠在清爽的秋日里袅娜多情,舒枝展叶,迎风盛开的娇美姿态。

04品花“韵”

古代诗人喜欢用诗来描绘花的韵味,使得各种不同的花卉在诗词里面被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意象(可以参考小编的视频合集:古诗词中那些常见的“意象”之花卉篇)。花的韵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可以让赏花之人根据花的特性,油然而生联想到花的品格。

爱莲说(节选)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比菊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诗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天盛开的菊花,从不与百花为从,宁可在枝头抱着清香而死,也要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诗人以寒菊的特性来象征自己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人的八大雅事。所以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同样热爱赏花。趁着春光正好,不妨去大自然中寻访一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y/1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