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踏遍大别山,勇攀西峰尖
麻城地处大别山南麓,山峰众多,大多是户外的绝佳去处。参加户外这一年,知名的山峰几乎都去过,不知名的山峰也有好多没有涉足。走遍麻城的山这一生应能实现,而走遍大别山,走遍全中国、全世界的山,则需要在三生三世的宏愿里来完成,我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做一个行走在风景线上的人。年12月11日,知行者召集麻城户外驴友40多人共登麻城未登山峰之一的西峰尖,这是一个未知的地带,也是大多数人好奇心和探险心的所在。我们在杉林河水库坝腰整队拍照留念,知行者在坝上交代了几句就开始出发,本次的领队是夏日清风,佐队周医生,收队顺其自然,向导是当地一名70岁左右的老汉。站在杉林河水库坝上四处眺望,远山近水都在雾蒙蒙、阴沉沉之中,水库看上去不算大,但也不小,对面就是一座高高的动车路桥,水库一角被人承包养殖了成百上千的鹅,叫声几里之外相闻。我们选择上山的地点,就是养鹅场对面。穿过一片油茶树林,踩着松针铺就的小路开始迂回行进。木子店大别山这段看上去都似曾相识,但是又各有独特的风貌和全新的境界。随着海拔的上升,松树林逐渐变成了叫不出名的落叶杂木树林,虽然时而茂密时而稀疏,但并不高大。光秃秃的小树林里,只有少许的小松树,偶尔露出大石块的峥嵘,在阴冷的冬天里看上去有几分荒凉。西峰尖时在望中,大约要翻越两座小山头才能到达。每翻越一座山包,就情不自禁朝下俯瞰,有的人禁不住大声吆喝,水库依然无精打采,动车路桥只有在动车穿过的时候才会轰鸣。上到第二个山峰包,有一座废弃的山寨,寨门虽然还留有昔日的几分庄严,但难掩岁月的沧桑。翻过大别山的一些山峰,我发现山寨特别多,几乎每到一处都有遗迹,可以想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要么是当地人为避兵祸建寨而居,要么就是当地人为反抗当局者揭竿而起。再往前,就有两处青石砌成的神龛,虽然没有神像,但在大别山地区我走过的山头来说,好像比较罕见。知行者和向导准备从正面登山,可惜此路不通,只好后队变前队,往下走,然后从右侧绕道而上,细看之下,有一条隐约的山径,向导挥动砍刀,还有一位姓周的女汉子拿着一根木棍不停地挥打荆棘枝条。倍受鼓舞的我接过向导的砍刀,颇有披荆斩棘的神勇,但有的地方如果有一把剪刀对付那些刺条就比较完美了。大家伙走走停停,在接近西峰尖一千米的距离,有一棵比较大的松树,也是我一直喜欢在大别山寻找的两种植物之一,另一种是野菊花。这棵松树看上去挺拔而苍翠,在冬日里焕发着一种不多见的神采,颇有独孤求败的那种劲头。当然,如果在西峰尖顶有一颗松树那就非常完美了。半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座山上的松树很少,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当初被滥砍滥伐了,要么就是那些杂木挤占了松树的生存空间,可是在这高寒地带,一般的树种却很难生存,只有松树才有这个优势。远远看见有些驴友已经站在西峰尖上,后面的人争先恐后地向西峰尖冲锋,穿过一片灌木荆棘,接近峰顶,有一堆石头颇似龟山的望儿石,往右,一块重达几百吨的巨石横在山巅,貌似飞来石,又象是巨灵神丢在这里的一颗宝石,巨石下面有一块粗糙的人工石几,可以想见当初住在山寨的人们曾在这里饮茶聊天的悠闲一刻,穿过巨石,踏过几块乱石,就是西峰尖,传说西峰尖过去叫栖凤山,应是这座山峰尖颇似一只引颈高歌的凤凰而得名,后人根据这一地名杜撰出一个有关凤凰的故事,但是故事情节很粗糙,这里略过不表。从侧面看西峰尖,又有些象一把巨大的飞镖,冷冷地、斜斜的刺向天空,上到西峰尖顶,正面看只是一块山石,可以站,也可以坐着拍照。俯瞰山下,虽然能见度很低,但依稀可见山下的村庄。西峰尖顶大约20平米左右,另一端长满了一种不知名的草,枯黄的草杆一根根地竖着有半人高,看上去也别有一番味道,再往前,就是绝壁,我们只能选择来路下去。我们选择在那棵较大的松树左边下山,能看到一处石块垒起来的残垣断壁,这里的树很稀少,下山的沙石路有些打滑。回望西峰尖,一块巨大的、光秃秃的山壁从山顶延伸下来足足有千把米,看上去令人惊叹。从山脚到山顶大约8公里,而下山的路显得有些漫长,随着海拔的下降,树林逐渐茂密,山坡也愈加陡峭,松软的、黑黑的土混合着败叶,走起来很容易打滑,好不容易赶上了前队,却发现他们都滞留在山坡密林中,前面还在开路,等待了约一刻钟,大伙开始小心翼翼地拉扯着手到之处的树根、树干,一棵树一棵树不停地接力而下。山腰有一处杜鹃林,正好可以跟同行的周医生笑谈他命名的“杜鹃隧道”,这与来路的植被几乎完全不同。一条小小的山溪默默地滋润着山林里的植被,所到之处,湿了泥土,闪动了山涧。接近山脚,有一处山石垒成的低矮石墙,不知是曾经的山寨,还是什么别的建筑遗迹。往前穿过一片茅草丛,感觉天空变亮了不少,回头发现太阳在山顶上透过重重的雾,对我们发出顽皮而迷蒙的光。山脚是一片杉树林,有一块篱笆围住的农田,然后是几家依山而建的楼房。在下山的过程中,膝盖所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踏上村级公路,一身的轻松。太阳的余晖,将群峰的倒影映在水库的湖面,构建出一种山水的神韵,让人不禁流连忘返,而东山吊锅和老米酒的香味却又催促我们不停歇的脚步。回望西峰尖,依然静静地守候在那里,风雨雷电,日月光华,未曾改变它不老的容颜,只有有心的麻城儿女才会亲自拜谒、触抚它心灵深处的那些痕迹和密码。登西峰尖近水何妨先得月,远山尚有未登峰。唯叹栖凤无寻处,浩浩天风涤我胸。(转自大别山知行旅行户外俱乐部) 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y/14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朗诵南飞红豆生南国,春来最相思桃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