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莺飞草长春和景明
今日 我们迎来——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桃花绽放,杨柳泛青 莺飞草长,风轻雨润 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感 “清明”由此得名 阵阵和风吹绿原野 百花争先恐后挂上树梢 丝丝细雨浸润大地 绘成一幅诗意清新的水墨画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郊野嬉戏,放飞心情 此时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 清 明 ●●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纯白的桐花迎风开放 花开花谢、几许年华 (图片来源 网友供图) 二候田鼠化为鴽 万物向阳而生 喜阴的田鼠回到洞中 三候虹始见 七彩霓虹架桥 定格时光最美瞬间 (图片来源 网友供图) 清 明 ●● 清明习俗 植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最好时节,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祭祖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踏青古诗“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描述的就是清明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放风筝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 明 ●● 清明诗词 清 明 ●● 清明养生 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鸡等;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 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菊花茶养肝利胆,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尽量多活动,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图片来源 网友供图) 清 明 ●● 清明提醒 清明扫墓 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这一习俗从唐朝开始盛行 相传至今 人们铲除杂草,放上供品 于坟前上香祷祝 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 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是祭祀扫墓的高峰 大家在扫墓祭祖时 要注意防火安全 今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 全区部分地区 暂停清明节期间的现场祭扫活动 提倡居家追思 网络“云”祭扫 在此提醒大家 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少聚集 严格落实个人防控责任 倡导文明、简约的祭祀新风尚 记者/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科普中国、中国教育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15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探店同仁堂卖奶茶,想圈住养生年轻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