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都不曾仔细认真的阅读一篇小说了,没想到在繁忙的研究生生活的间隙有一节文学鉴赏的课程,也给了乏味的生活一点调剂品,可是作为一个一直在学生状态的我,却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语言鉴赏能力,所以下面的所说所想可能并不是很符合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只是出于个人的想法而已。那年年少,暖和所有的小女孩一样,青春懵懂,向往爱情。十七岁那年暖对蔡队长初生情愫,那时候的感情很纯粹,因为喜欢他,所以向往他的一切,想要跟随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也许那时候的暖望断了村口的路,也没有等到心爱的人归来去实现他所承诺的“带她一起走”,可是每天在回忆里挣扎的暖一直记得那些懵懂时候的情话,盼望着蔡队长的归来,对她飘荡的情感有所救赎。这时候的“我”无疑成为最佳的倾听者,“我”爱慕暖,也心疼暖,当然也是因为“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十几年前的那个晚上,“我”、暖还有白狗三个好朋友一起去打秋千,恍惚之中绳子断了,“我”落在秋千架上,暖和白狗飞到刺槐丛中去,一根槐针扎进了暖的右眼。白狗从树丛中钻出来,在秋千架下醉意般的转着圈,秋千把它晃晕了。由此之后好像“我”和暖之间存在了一种割舍不掉的联系,或许是因为“我”对暖的深情、或许还有“我”间接导致暖受伤产生的愧疚。后来的“我”考上了大学,走出了从小生长的山区,来到了充满知识气息的城市,然而和暖的联系也就慢慢的变少,直至暖再也没有回信,十年过去了,“我”成为一所高校的讲师,暖嫁给了哑巴。而在这十年之间我们不再过问彼此,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父亲回忆起往事,不断感慨之后提出想让“我”回家看看的愿望,为了完成老人家的遗愿、当然也是给“我”自己心理安慰,所以才回到了那个曾经生长、那个有暖的地方。多少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暖的身边一直都在的也就是那条白狗啦!回村见过八叔之后到邻村找暖,八叔对“我”找暖这件事充满了不解和鄙薄,认为“我”自降身份,但“我”并不理会。而村里人又对我的牛仔裤充满了鄙夷,嫌弃我穿的廉价。我在大雨中来到了暖家,也因牛仔裤而让哑巴看不起,对“我”充满敌意,暖在精心打扮之后出来见我,在暖的解释下,哑巴对“我”变得友好。在暖家了,“我”看到哑巴对暖的粗暴和野蛮。他揪住暖的头发,将沾满自己口涎的糖塞进暖的嘴里,暖的表情只是麻木而平静。后来我在暖家吃饭,暖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她没有资格上桌吃饭。哑巴和“我”喝酒,暖拿着布说去城里裁衣服。并嘱咐“我”“不要喝醉”“过了晌午就走”。吃完饭,哑巴像野兽一样沉沉睡去,“我”抬腕看表,起身要走,他又给我炫耀他的电子表。“我”在临走时把伞送给他,他将一把锋利的刀送给了“我”。回村的路上,“我”在桥头又遇到了白狗,白狗带着“我”进了高粱地,“我”看到暖在那里等“我”,她想让“我”给她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她最后的希望。暖遭遇了太多的人生苦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被生活打败,她没有彻底绝望。她永远抱着希望,就像她当年抱着希望期盼着蔡队长的到来,后来嫁给了哑巴又抱着希望期盼生出的孩子是会说话的健康孩子。再到现在,“我”的出现要让她再次燃起希望,她希望有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是何其原始的生命力,这是对她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的反抗。看完小说之后,其实我们也知道暖不恨井河,并没有怪罪井河带她荡秋千从而造成了她身体残疾的悲剧,她只是有点不甘命运的捉弄,在和命运做着抗争,但是读者的心中却百感交集,他们站在了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有人觉得井河亦或是蔡队长都应该遵守自己的承诺,让暖的感情有所归属,可是这也只是第三者的角度,回头想想,如果自己是井河,又能做到哪一个程度,人人都怪井河,可能人人都是井河。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一个很美好,人人都向往的品格,可是谁又能真正的摆脱世俗的眼光、世俗的束缚,当暖从美丽动人的模样变到有一只假眼时,当她从青春活泼变到世俗泼辣的时候,井河对暖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而知,知道的只是他们之间渐渐疏离的这个结果,目光所及之处都可以看到暖现在生活的艰难,甚至连三个孩子也都是哑巴,暖落寞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极度的寂寞,对于之后的生活她仍然还得好好的过下去,小说的最后她把之后所有活好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了拥有一个不哑的孩子,这不是什么情怀,或许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从我个人的角度甚至有点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怒其不争,从为了蔡队长暖开始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沉浸在虚无缥缈的承诺当中,如果但凡她拥有小女孩向往爱情的痴情的同时也具有丰富自己的理性,那么最后的结局会不会重写?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足够的冷静,如果自己是暖,真的不知道怎样去承担起生活开得如此大的玩笑,相比于暖,我只能说起初的她不够精神独立,可是我们又能明显的看到她敢爱,她敢把美好的希冀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她也敢相信爱人,最后她向井河提出要求的时候,她还是脱离了世俗道德的束缚,她把爱情看得神圣且美好,然而放在我自己的身上,真的不能确定会怎样,一份美好的感情来之不易,喜欢上一个人难上加难,听别人总说自己要把握机会,可是信息化时代的感情好似乎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也许只是自己给这个时代的感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每当身边有人成双成对,我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美好,而是在想万一他们进入不了婚姻,这段感情该如何收场,可是,婚姻真的是一段美好感情最完美的收场方式吗?我确实陷入了沉思,当我可以以一个成年人的年纪去谈爱情的时候,牵绊着的东西越来越多,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理性永远战胜了感性。如果以暖的视角看我们,她会不会觉得我们如此的懦弱,反而也无比的同情我们呢?从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农村妇女的无比辛酸,面对命运竭尽全力的抗衡,而现在的我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像暖一样去追求自己的所爱、去和命运说“不”吗?在我建立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和我一样,生活了多少年,却依旧没有切身体会过爱情的滋味,是的,在我认为快节奏的生活来不及产生细腻的感情,浪漫主义上头的我,时刻都在怀疑一份感情的持久性,时而会有好感的产生却担心靠近之后种种的不适,我也许应该知道,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感情模式,可是也很难去改变,不过相比于年轻的时候,我更敢于直面自己出现的这种问题。老师说野菊花也有春天,我们,作为世间只来一会的独特的生命,需要鼓足勇气毅力和坚定,开出我们永不遗憾的花朵。是的,我们总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暗自流泪,在别人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经历一次义无反顾、冲昏头脑的事情,那应该也是在对内心那个时常被这束缚被那束缚的精神的解放吧!勇敢的用真诚的心去爱别人,爱自己,和所谓的命运抗争或携手,与自己和解,随心而往。

文字:拾荒的老小孩

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1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