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研
[摘要]目的:无糖型颗粒剂避免了含糖颗粒剂易潮解,不易久存的缺点,减少了药物赋形剂用量,使禁糖患者用药限制得以解除,扩大了颗粒剂应用范围。为提高夏桑菊无糖颗粒的成品率及提高工作效率,对夏桑菊无糖颗粒湿法制粒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特点是先用乙醇架桥[1]作润湿剂,再选择浸膏粉糊精比例、乙醇浓度、乙醇用量3个因素,以颗粒剂外观、溶化性、水分、粒度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制粒工艺。结果:夏桑菊无糖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粉:糊精比例1:2、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15%。结论:优选的夏桑菊无糖颗粒湿法制粒制得的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小,工艺合理、重现性好,可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正交试验;夏桑菊无糖颗粒;湿法摇摆制粒 0引言:中药浸膏粉易吸湿,中药浸膏粉由于黏度不同,加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也不相同,不同品种所含浸膏粉与辅料的比例也不同,给实际生产操作带来不便,更不易制备成型[2]。采取摇摆筛网制粒方式制粒时,筛网易堵塞和损坏,增加了金属物进入药物的风险。同时中药浸膏粉易吸潮结块板结,在实际大生产中制备颗粒难度大和颗粒收得率低,产生的尾料/细粉多,需进入下批次制粒,与版GMP要求产品一般不得回收利用有冲突,不利于产品的有效期的确定。夏桑菊无糖颗粒也是中药浸膏制剂,且辅料用量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中药夏桑菊颗粒剂的湿法制粒工艺研究。 1实验材料 1.1设备 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真空干燥机、自动锤击式粉碎机、槽型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热风循环烘箱。 1.2..2原辅料 原料:夏桑菊药材购自安徽省亳州市药材总公司中药材公司,糊精购自山东广饶蓝强工贸有限公司,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 2方法与结果 2.1浸膏粉制备 按版药典法取夏桑菊g、野菊花g、桑叶g,置提取浓缩机组,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提取1.5h,第二次加6倍量水提取1.5h,提取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縮至料液比(1:1)取出浓缩液放至室温,使含醇量达65%,静置过夜除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縮至(热测)相对密度为1.1,浸膏真空干燥后用锤击式粉碎机粉碎成浸膏细粉备用。 2.2制粒工艺考察 2.2.1因素水平的确定 以颗粒剂外观、溶化性、水分、粒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为考察指标,加入一定量辅料可以降低药物吸湿性,起到稀释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吸湿的目的,顾选择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乙醇浓度、乙醇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制粒工艺的优化筛选,因素与水平见表1。 2.2.2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按比例取夏桑菊浸膏粉和糊精,置槽型混合机干混合后加入乙醇架桥润湿,再加入不同浓度乙醇制成软材,过摇摆制粒机制粒烘干。计算夏桑菊颗粒收率。颗粒收率(%)=干颗粒重量/夏桑菊浸膏粉+糊精用量×%。以颗粒收率为考察指标,试验安排及结果见表2,综合评分方差分析见表3。 2.3结果分析 由上述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对颗粒收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浸膏粉:糊精比例,制粒工艺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CB,制粒最佳工艺为A2B1C2,即浸膏粉:糊精比例1:2、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15%。 2.4制粒工艺验证 按最佳制粒工艺,取夏桑菊浸膏粉与糊精,制备3组份夏桑菊无糖颗粒,每组份袋,每袋装10g制成0g颗粒,每组编号随机取样2份,共取样6份检测。 2.4.1制粒工艺验证:混合制粒:将夏桑菊浸膏粉:糊精(1:2),置槽型混合机干混后加入乙醇,再加入浓度70%乙醇,用量(ml/g)为干粉的15%湿混制成软材,摇摆式颗粒机14目筛网制粒。干燥:采用二次干燥法。先热风循环烘箱低温干燥温度,整粒后再热风循环烘箱低温干燥温度,晾置室温取样检测。 2.4.2颗粒合格标准 外观性状:颗粒均匀,色泽一致。 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不得有焦屑。 水分:颗粒水分:小于6.0%。 粒度:取供试品30g,置规定药筛(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10目与能通过五号筛80目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15%。 颗粒收率:95%以上。 2.4.3检测结果对比:取5组进行检测,以确认其重现性。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夏桑菊无糖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粉:糊精比例1:2、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15%。该制粒工艺制备的颗粒颗粒收率较高,外观性状、溶化性、水分、粒度、检测项符合标准要求,该制粒工艺可用于夏桑菊无糖颗粒剂实际生产。 3.讨论 由于中药浸膏含糖量高、粘度大、吸湿性强、颗粒收率低、浪费较大不利于实际生产。因此选择不同浸膏与辅料组方比例、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对制粒过程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颗粒成型效果,浓度过高则所制的颗粒质地松散,易破碎成粉末,浓度低更不利于制粒。否适用于其它浸膏制剂品种还有待于研究。 4.参考文献 [1]胡启飞,杨继东,陈曼等中药颗粒剂制粒工艺现状和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综述第十四卷第六期: [2]王娟,刘汉清.通脉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J].中药材,6,29(7):-. 活动介绍 你有多久没有分享过自己的专业成果,甚至故事和心情?多久没有向人展示过自己的才华和眼界?你还在感慨玉含石中怀才不遇吗?还在寻找展示自己的舞台吗?你想要发现那些潜藏在人群中的知音吗?想让自己的心声激起共鸣吗? 现在!药研正式举办第一届“药研杯”征稿大赛,欢迎您踊跃投稿! 一、活动时间年8月5日~年9月4日(截稿),9月10日公布获奖名单并发送奖品。 二、征稿要求1、投稿可以是您从事生产、研发、注册等一系列医药领域的专业文章,可以是工作中一次小小的感悟,也可以是您对人生的思考和规划,文章体裁不限,辞藻不求华丽,但求真情流露! 2、原创,不得抄袭。 3、文章要求具有正能量。 4、文章要求word、ppt格式 三、评奖方式所有参赛作品经药研初审后,均在药研(IP:YAOYAN-SERVICE)头条发布。自发布开始计时,按48小时累积阅读量从多至少排序。 四、活动奖励本次活动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纪念奖全部参赛作者 (具体奖品将在后期宣传中公布,随着赞助商的增多,奖品也会更加丰厚!) 五、诚征赞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zl/1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身边常见中草药图片大全,造福人类42种
- 下一篇文章: 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