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野草马兰头
乡间野草马兰头 文/费国平 阳春三月,细雨霏霏,乡间的各种野菜活泼泼地冒出头来。看,那些艾草、泥胡菜、荠菜等野草都绿油油竞相开放,让整个春天显得春意盎然。瞧,东一陇、西一簇的马兰头在沟渠边、田埂上、房前屋后的田地里,随处可见。 《本草纲目》说,其叶似兰而大,民间称物之大者为“马”,故此得名为马兰头。马兰头又称竹节草、马兰菊、紫菊、红梗菜、鱼鳅串、马兰青、鸡儿菜、路边菊等。其叶较阔,青翠中透露出鲜活;其花似菊,呈现出一种高雅的紫色,人们摘其嫩茎叶头作为蔬菜。 马兰头是一种极其普通的野菜。我小时候,常挎个小篮,拿起剪刀到田头挑过马兰头。一手捋叶,一手拿小剪子将嫩叶剪下,菜梗嫩嫩的,有点微微红,细细一闻确有股清香,挑出的马兰头就放在小篮里。挑马兰头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现在虽已人到中年,家也在城里,但每到春来,都会去乡间去挑马兰头,就为一个儿时的念想,一直延续下去。 挑好马兰头回家,将小篮里的马兰头倒在西餐桌上进行挑拣,去除杂物。再用清水洗净,到开水锅里煮一煮,去其生涩。嫩绿的马兰头一入沸水,空气里便氤氲出一股春天的味道:微苦、清香,回味里带着丝丝甘甜。灶火加旺,水很快就再度沸腾,马兰头的嫩绿在热水的激发下转为翡翠般的墨绿。再将沸水中的马兰头及时捞出浸泡在凉水中。这样短时间烫煮,迅速降温,不但可以使马兰头保持鲜亮的色泽,还能去除过多的苦味,留下特殊的清香。 马兰头的吃法很多,可以凉拌豆腐干,也可以热烧豆腐羹。我最喜欢是马兰头豆腐汤,因为豆腐的爽口和马兰头的清香可口使两者相得益彰。怪不得清人袁枚对马兰头大为赞赏,在他《随园食单》中有此记录:“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真是冷热皆宜,清欢至味。 每当春日,餐桌上一道马兰头的时令鲜菜,让人倍感温馨。望着翠绿色的马兰头仿佛听见,春的萌动在田野里有声有色的拔节疯长。“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尝过春天的马兰头,心里总会涌起温润如春的诗句! 马兰头不但好吃,也有不少的药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马兰头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所以,我们小时候每当在做农活时不小心弄破手指,就会随手摘下几片马兰头叶,或用手揉熟叶子、或用牙嚼碎叶子敷在伤口止血,效果特好。不出几日,伤口痊愈。 现在,也有大棚里的马兰头。但由于栽种密度大,茎秆不见阳光,呈青白色的,叶片虽长的更大、更长,却始终比不上野生马兰头来得健壮、清香。 春天一到,马兰头早于在田头陇畔、沟渠路边探出头来打量了这个春的世界。它是低调的生长,没有惊人的摇曳多姿,也没有艳丽的繁花盛景;它不与春花争艳,在路边任人踩踏。它虽是普普通通的野草,却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喜爱的珍宝。明人王磐的《野菜谱》中记录了一首马兰头的歌谣:“马拦(兰)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只恐救荒人出城,骑马可到破柴荆。”替我们道出了马兰头那的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图片来源:网络 费国平,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教师,桐乡市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推荐: 春燕:二月春风似剪刀 聚桂文会小助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zl/11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歌剧红楼梦四部曲片段宝玉晴雯不愿隔
- 下一篇文章: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