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忆里的乡村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提起乡村,大家的心底总是泛起一丝淡淡的乡愁。乡村,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它已经深深根植在一代代人的心中。而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我们的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相去甚远……

特色乡村小桥流水与乡村桥亭

乡村,需要怎样的变化?

中国乡村的根是什么?

如何处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乡村建设的未来该是怎样的?

浙江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沿着“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浙江建设—全面美丽乡村建设”这条主线,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是“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创新产物,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在结合环境特点和游憩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我国乡村聚集程度不高,布局分散,乡村之间的联系性不够,而导致的农村自然资源浪费、活动场地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并对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

乡村公共空间乡村特色节点乡村公共空间乡村新面貌

《乡村景观实践之精品线路》一书便是作者徐斌基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及其自身的大量实践,梳理出的实践性和参考性较强的成果。书中提出了串联精品亮点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策略,开发了涵盖主题、材料、工艺、施工的全链条景观营造技术,形成了分类分步建设菱形模式,建立了三串、三显、三融规划设计体系;还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提出一些关于美丽乡村的思考。期望通过这些经验和成果的展示,为国内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景观实践之精品线路》

作者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有将近二十年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项目实践经验;累计主持完成乡村类规划设计两百余项。“打造回得去的乡村”这一设计理念贯穿着他的每个项目;建设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保留乡土情怀的乡村景观,是他一直探索、实践并反复思考的重点。以下为太湖源山水田园精品线路部分内容的展示。

02

“太湖源头系山水,钱王故里忆田园”

太湖源山水田园精品线路是临安“一廊十线”精品线路之一。该区域位于临安区天目山南麓,沿线地形地貌多样,拥有峡谷、梯田、深潭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深厚的钱王文化。太湖源山水田园精品线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历史典故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

太湖源精品线路节点布局

节点展示1——青柯村之桃园

桃园所在地青柯村以鸟笼为特色,桃树也承载着人们对青柯村的特殊记忆;故该节点以桃园为主题,以鸟笼为特色元素,展示当地产业文化。

设计师通过场地上栽植的桃树和老石板上的“桃园”题刻,点明了场所主题。在村口,桃园内几株老桃,些许鸟笼,“桃花灼灼,鸟儿啾啁”;桃花源里的生活境况,诗意般地在简约的田园造型里释放。在老石板门墙上镶嵌鸟笼和景墙前空地上摆置大鸟笼,展示了青柯村的产业特色,突出了田园形象;同时,空地上的鸟笼与景墙中的鸟笼形成体量和空间上的对比,产生二维到三维的变化,增强了情境体验感。

桃园建成实景图桃园建成实景图

节点展示2——里畈村之百草园

里畈村的农耕文化特色明显,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种植香榧、杜仲、铁皮石斛、枸杞等中草药材为主;因此,该节点以百草园为主题,展示里畈村的中草药生产特色,同时也成为村口的标识景观。

根据里畈村的整体风貌,通过增设夯土墙、黑瓦檐顶、草棚等元素,模仿乡村传统建筑的构造;结合时令草花和荞麦、芍药、野菊花等兼具观赏价值的中草药种植,与乡村原有生态风貌相协调;唤起人们记忆里的乡愁。

百草园建成实景图百草园建成实景图

03

内文预览

▼图书目录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zl/1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