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菊
九月菊 文/汪习清 秋风萧萧,一片一片的树叶打着旋转儿,纷纷扬扬地坠入地面;大雁迁徙,吱嘎吱嘎地叫唤不停,掠过天空向南方飞去。寒意轻袭,深秋季节来临了。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秋染菊花黄,野菊花开了。此时,别的花儿望秋先零,经不起寒意的考验,早就落叶掉瓣,纷纷隐退了。唯有九月菊,傲寒斗霜的九月菊,器宇轩昂,大气磅礴,面对瑟瑟秋风,毫无畏葸,傲然挺立。 赏菊,还需到乡下。真的,瞅了个双休日的第一天上午,我和一名同事去学生家里走访。抬脚走在九月的山乡里,放眼望去,山坡里,地堑旁,河埂边,路两侧,那鲜明艳丽的野菊花,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一弯弯,如同金色的锦缎铺满山乡,又像哪位画家舒展一幅以黄彩色调为主导的山乡画卷。啊,野菊花,太美了。 “难怪历朝历代诗家骚客,不惜笔墨、倾其言词地赞美菊花,这野菊也的确太招人眼球了。”我的同事家住城镇,从没见过这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一路上,赞不绝口。是啊,远看有远看的美感,近看有近看的特色。于是,我们走近一丛丛野菊花,轻轻地蹲在地面上,仔仔细细地欣赏起来:啊呀,每朵花上还含着露水,多像少女那晶莹剔透的泪珠儿。怎么啦,美丽的野菊花,我们来了,是羞涩憋出了泪水,还是激动喜出了泪水?透过露珠,看那小小的花盘,犹如金光闪闪的小太阳,又似张开笑脸的小小向日葵。一阵凉风簌簌而来,朵朵野菊,轻盈荡漾;带有裙齿的绿叶,轻轻摇曳……似向我们微笑,更像向我们微微点头。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我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又因菊花开于晚秋,伴以淡淡清香,故有“晚艳”和“冷香”的雅称。一首唐代《野菊》,道出了野菊花的香气特色。是啊,野菊,具有野气的香,冷艳的香,这也恰似当年的山村少女,每有出门,长辫一扎,刘海一掠,胡乱洒些花露水,聚雅俗于一身,用“冷香”“野香”得以形容,那是栩栩如生、滴水不漏啊。 菊花,品种繁多,花色有别,植株各异,有家养菊花,有野生菊花,就观赏性而言,野菊不如家菊鲜艳娇美,但野菊的耐寒性能远胜于家菊,野菊的清香更比家菊香出数倍,野菊的药用价值更是家菊不可媲美的。中医认为,野菊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健脑明目,还可以治疗风热引起的感冒、肺炎、鼻炎、高血压、支气管炎、湿疹。现代医学也证明,野菊是中药中的“光谱抗生素”。如此数来,这山乡僻野自然生长的野菊花,别看她默默无闻,貌不惊人,可她对人类的贡献哩,简直不可估量,可谓宝中之宝了。 菊花的药用价值高,成全了乡下人家的生活需求。关于菊花的记忆,至今仍然深藏脑海,不曾褪色。那是个农村非常贫穷的年代,家家户户连火柴呀,盐呀,针呀,线呀,这些日常用品也难得买起,为了日常生计,人们利用空闲时间,大搞以采摘野菊花为主的“小秋收”,当然,这些都是老人和儿童的事,青壮年劳力要忙于秋播。我们小孩子算得最积极的,散学钟一响,背起书包就往山上冲。刹那间,沟壑地堑,山塝河畔,菊花枝条摇曳,人影花中晃动。花给人添香,人为花增色,那采摘菊花的意境,仿佛一群群蜜蜂,一只只蝴蝶,在浓艳的菊花丛中,时而翩翩起舞,时而采集花蜜花粉。 会采摘的,一个傍晚下来,要采摘满满一书包。回家后,把书包往簸箕里一抖,择起课本、练习簿、铅笔、擦头等学习用品,余下的就是菊花了。白天,母亲会把菊花拿到外面晒上几天,待张开的花儿变成细而硬的小坨坨,再拿到供销社去卖,每斤两角五分钱,搞一个傍晚的菊花大约变卖到四到五角钱。每次卖了菊花后,手里张扬着几个崭新的练习簿,嘴里含着一砣甜蜜蜜的棒糖,一蹦一跳,欢欢喜喜地赶回家,再把多余的钱郑重其事地交给母亲,母亲总会点着头极力的称赞一番,能为家里尽点力,心里那个美呀,美得津津乐道。其实哩,第二天早晨,母亲又会把钱交到我的手上,让我上学回家时顺便带两包盐、或其它什么日用品回来。采摘野菊,支销零用,乡下人秋天的日子,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是啊,由衷的感谢野菊花,在那个贫穷年代,是她给了乡下人的施舍,是她给了乡下人的温暖! “呀,菊花真的很诱人哟,看看那山坡上,不是有两个婆婆正在采摘菊花吗?”同事的一声感叹,拉回了我的遥远记忆。走过一段荆棘丛生的石头小路,登上一个小山坡,眼前两个婆婆手提竹篮,正笑容可掬地采摘着野菊花。又是同事打招呼:“呵呵,采菊花呀,卖钱吗?”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多数的做菊花枕呢,余下的再做菊花茶。”嗯嗯,不错,我想起来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有首《赵昌寒菊》诗——“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野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良药,因为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迎风斗霜,凝炼了抗御疾病的精华汁液。 菊花枕,我母亲也做过。将野菊花采回,择去叶子,去掉花柄,太阳晒干,再簸掉灰尘杂质,装入枕套密封,这就制作成功了。枕着菊花枕,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时间久了,清香犹似变成了滋肝润肺的中药香味。其实,菊花枕并非今人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菊花枕”的记载;清朝《清宫二年记》说慈禧太后每到秋菊傲霜怒放时,总要采摘菊花,暴晒后装入枕袋,置头下就寝;南宋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习惯,他有诗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长期使用菊花枕,松弛神经,劫毒散火,让人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菊花茶,它的制作很简单,晒干,去掉杂质即可。水泡菊花茶,可根据个人喜好,参和一些辅助佐料,喝起来味道更佳。诸如,水果菊花茶,雪梨红枣菊花茶,桂圆菊花茶,金银花菊花茶,蜂蜜菊花茶,枸杞菊花茶……菊花茶有明目清肝的作用,特别是蜜蜂菊花茶对疏肝解郁很有帮助。平时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的疲劳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上三到四杯菊花茶,对恢复视力大有帮助。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啊,九月菊,在这万物凋枯的季节,您独树一帜,清隽芬芳,凌霜盛开,以其傲然挺立的情怀,演绎着“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秋日美景。 作者介绍 汪习清,男,网名习习清风,亦或清风习习。罗田公共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大别山网原创作品版版主。从事教育工作,业余喜好写作,新闻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报刊;教育论文发表于《小学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班主任之友》等国家、省、市、县级教育期刊40余篇;文学作品有散文、小说、曲艺、故事近篇发表于网络及省、市、县文学载体和文学期刊。在各级文学写作大赛中,有18篇散文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或优秀奖;连续四届获得县文化局、文化馆《罗田文艺》编辑部设立的“王葆心文学奖”。 作品回顾: 亲情不在于粉饰 风情罗田 笔架山 乡愁 老屋塆的记忆之村东石碾 乡愁 青青墓地 三胜传媒顾问:刘心明瞿伯良倪金元 总编:叶建辉程程 总策划:花银岩 后台编辑:半夏小妮子徐思忆 本期编辑:徐思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y/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位女人手持花叶,让我顿感山菊的芳菲
- 下一篇文章: 最好的教育,源自于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