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病毒作用原理
中药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既可直接杀死病毒而不伤及机体组织,又可调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积极性,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机制,增强免疫力,通过主动防御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尤其是在禽流感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中药的优越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 抗病毒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药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还可以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阻断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从而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更重要的是,许多中药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激发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具有间接抗病毒作用。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这种间接抗病毒作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御的物质基础。 一 直接抗病毒激励 1直接杀灭作用 是指中药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杀灭作用。研究证实,大黄醇提取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 2阻挡浸染作用 是指中药阻止病毒对细胞吸附和穿入的作用。许多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苷类等都是通过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和穿入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经研究证实,黄芪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的作用,板蓝根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很强的阻断作用。 3抑制繁殖作用 即抑制病毒自我复制过程的作用。经研究证实,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板蓝根与黄芪联合应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 二 间接抗病毒机理 (一)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 1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它们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许多抗病毒中药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很好地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使其具备良好的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质基础。 2 增免疫细胞能力免疫细胞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除了血液中的嗜中性白细胞外,还包括分布在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系统,如淋巴结、脾脏、骨髓中的网状细胞、窦壁细胞,肾上腺和脑垂体血窦中的内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肝脏窦状隙内的枯否氏细胞,肺泡隔内的尘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这些细胞都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病原体的作用,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如黄连、黄芩、黄柏、猪苓、大蒜等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鱼腥草、黄连、穿心莲、大青叶、野菊花、丹皮、大黄、金银花等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刺五加、黄芪、党参、杜仲、黄连、黄柏、甘草、灵芝、茯苓、青蒿、丹参等可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白虎汤对尘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二)调节主动免疫功能 + 现已证明,有余种中药具有影响和调节动物机体免疫机制的功能,其中包括补益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渗湿利水类中药以及少数解表、固涩、止血、泻下、驱虫类中药。中药对主动免疫机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等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的;补肾的药物则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进行调节的。 其它的途径还有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的功能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系统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调整核酸代谢来调节免疫机能;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来调节免疫机能。 (三)诱生干扰素 +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因子,干扰素本身虽然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但可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未受感染的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病毒能力。在入侵部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可渗透到临近细胞,从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扩散。 现代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能诱导血清IFN;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剂,能诱生Ⅱ型IFN,同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黄芪、丹参、刺五加、龙胆草等,都能诱生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从而具有抗病毒作用。 (四)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淋巴细胞,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和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研究报道,中药方剂小柴胡汤和人参汤都能明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精品推荐抗病毒口服液--惠农金诺口服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y/6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起来中医告诉你常用的美容养颜对药
- 下一篇文章: 热炸了新闻报道去火良药,蓝袋夏桑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