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菊花之约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深秋时节,花朵凋零,落叶缤纷,柿叶火红,秋草衰黄,大自然幻化为一幅简约画。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唐·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偏偏,在这个万物都显疲倦的时节里,纤纤细枝,叶叶相依的菊花,兀自兴奋着,在一片清冷中卓然而立,迎风怒放。一丛丛、一簇簇,饱满、肆意的菊花开得密密匝匝,灿灿然然、黄白紫红、橙粉黛墨、五彩缤纷,各展风韵;热烈、浪漫得让人眼花缭乱。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宋·杨万里《野菊》 花似乎与这个肃杀的季节格格不入,而菊花却又恰恰只在这个风霜高洁时节领寒韵、透幽香。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宋·韩琦《九日水阁》 《礼记·月令篇》云:“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菊花,古称“黄花”。它不与百花为伍,具有凌寒怒放、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深受人们喜爱。宋代诗人郑思肖赞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寒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盛开的菊花如云似霞,绚烂夺目,摇曳在深秋的暖阳中。寒秋里的菊花:或曼妙袅娜,或素洁娴雅,或小巧玲珑,或繁复团簇,或优雅恬静。那一片片花瓣,一缕缕馨香,将萧杀衰败的深秋,变得清香四溢,丰韵了这个季节。 满园佳菊郁金黄,寿质清癯独傲霜。 ——宋·史铸《黄菊二十首·其一》 穿越古诗词的时光隧道,与诗人邂逅,吟菊花诗,饮菊花酒,岂不快哉! 百卉尽摇落,独傲清霜里。 ——宋·陈深《题钱舜举写生五首·菊花》 开在诗文古籍里的菊花,暗香幽雅,婀娜多姿。菊花的铮铮风骨和高冷气节凸显在岁月风霜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开在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傲霜枝头升华出一种精神寄托,浸润着陶渊明的魂灵;菊花丛里“杯尽壶自倾”(陶渊明《饮酒·其四》),一壶菊花酒可解心中郁结和块垒,消融了他一度误入官场的浊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开在孟浩然心中的菊花,对他发出盛情的邀约,绿树掩映,青山如黛,与友人相聚,共饮菊花酒,欢度重阳节。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开在元稹茅舍夕阳里的菊花,是一种真情流露。菊花历尽风霜、甘守寂寞,这品格难能可贵;诗人爱菊花的理由独特而新颖。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开在苏轼眼前的菊花,虽然花枝傲霜斗寒已凋残,但仍铁骨铮铮,才情卓越,给人昂扬向上之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开在李清照庭院中的菊花,凄清寂寥,人淡如斯。一盏菊花酒,说尽相思,一幅淡红笺,写尽如烟轻愁。阅尽人情世故,生活依然还有一片菊花盛开的芬芳。 …… 爱菊痴狂,自古有之。清代的几则故事,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菊痴”。 冒襄在《影梅庵忆语》记载,他的小妾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艳)“秋来犹耽晚菊”,“每晚高烧翠蜡,以白团回六曲,围三面,设小座于花间,位置菊影,极其参横妙丽。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回视屏上,顾余曰:‘菊之意态足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画。”人坐菊中,人菊俱在烛影摇红中,别说眼见,想一想“人比黄花瘦”,这美色醉人心! 《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惟每年篱东菊绽”,“喜摘插瓶”。“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这一段描写,濡染诗意又充满灵气。他们夫妻“琴瑟和鸣”、情笃和好;生活经历却很惨。对菊的喜爱诉诸于笔端,是如此旖旎多情。菊,陶冶了他们的心性,滋养了他们的人生。崇韵致,尚清雅,偏爱旁逸斜出之趣,这是一种诗意,风流不羁、高雅脱俗。为苦涩日子增添了一份美好气息,透出一缕温暖光辉。 董小宛、沈复与芸娘都是现实中的人,而蒲松龄的《黄英》写了一个“菊花精”的故事,颇耐人寻味。 马子才“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他爱菊花如痴如醉,因而菊花精陶氏姐弟主动制造了“偶遇”。因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菊花代言人”,故而蒲松龄便给菊花精取姓陶,姐弟俩一名三郎一名黄英。“黄英”就是菊花,“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照应的正好是菊花的高洁和美丽。马子才种菊是一种精神娱乐,与孔方兄无关,否则就“有辱黄花矣”。 马子才丧妻后娶了黄英,他认为黄英卖菊致富亵渎了“东篱”,便埋怨黄英:“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人皆祝富,我但祝穷耳!”黄英回答马子才:“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 陶渊明之所以穷,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把精力放到求取财富上。黄英赞扬陶渊明的爱菊之心,也喜爱高洁的花中魅力。后来三郎醉酒丧生,在黄英的精心培育下,成为有名的酒菊——醉陶。他本为菊精,化身为菊,还为本身,很是感人。 对菊花的赞美,较早的见之于屈原的《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寒秋里绽放的菊花谢绝繁华,回归简朴。 丛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宋·欧阳修《秋晚凝翠亭》 菊之气节:孤高绝俗,耿介赤诚;菊之姿容:清瘦纤细,傲然独立;菊之幽香:浓而不扬,淡而超逸。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唐·李商隐《菊花》 恰恰是这即无绝色又无奇香的菊花,在天寒地冻之际。 沽来新酿经秋醉,开尽寒花未出门。 ——清·张光启《对菊》 不随俗媚时,不趋炎附势。淡淡绽开在秋风之中,填补寒秋的缺憾和失落,着实令人敬佩。 林黛玉《咏菊》诗云: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古诗人不吝啬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菊花。凉风起,雁南飞,菊花黄,芦花白。 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 ——清·许廷荣《题画菊》 这被喻为花中四君子的菊花,便在古诗词里凌寒绽放。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唐·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细细品味,每枝菊都在讲述着一段曲折的故事,每朵菊都在展示着一份独特的情趣。 煌煌丹菊,暮秋弥荣。 ——晋·嵇含《菊花铭》 庭院有菊堪观,案头有诗可读,穿越时空的缕缕幽幽菊香,扑面而来。在赏菊、访菊、对菊、问菊、簪菊中,把一盏清茗,去古诗文里赴一场菊花之约,远离尘嚣,平静安谧,足矣……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yyy/15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车前草是个宝,坚持用它来煮水喝,或能
- 下一篇文章: 赏读周梦蝶九月那浓浓的冷香,该已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