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茅根长粗了,当年抢着挖茅根吃的小伙伴们都去哪了,还有那个有趣的看病先生?

(蒲公英)春季天干秋冬燥。在乡下,春秋乃至冬季,家家户户几乎都熬三根汤喝。又苦又甜的三根汤里有乡村的影子,童年的回忆,乡愁的滋味。中药书上的三根汤是指葛根、芦根、茅根,药性凉寒,可解表退热、生津凉血、降压利尿、消炎利胆,治疗感冒发热、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乡亲们常喝的三根汤,一般就地取材,即蒲公英根、芦根和茅根,药性同上。中药学辩证理论说,内热容易外感,所以春秋冬三季,各家都采三根熬茶喝祛火。在家乡豫西方城县拐河镇农村,蒲公英根、芦根、茅根几乎随处可见。田间地头、河坡岸堤、山山岭岭都有它们的足迹。大人小孩背镢头,?(胳膊拐进箩筐系里,挨着身体一侧)箩筐,上山坡,下水塘。不到半晌,就采了半大箩筐。拐到小河边,顺便把三根洗干净,回到家把地锅添上水,烧着火熬了起来。蒲公英根,春天寻黄花,秋冬季看伞帽看叶子。茅根是孩子们的最爱,初春从上面茎上抽毛芽吃,四季都可挖出它的根嚼着吃,甜甜的,是小伙伴们的零食之一。芦根一般在江河湖泽,地塘沟渠沿岸和低凹湿地,乡亲们称之为千秆草。那时候,不仅在家里把三根汤当茶喝,在学校也会让老师组织学生挖三根。熬好后,各班排着队由老师们拿个大葫芦瓢,每人舀上一大茶缸。每天每人都要喝上几大茶缸,那甜里带苦,苦中透甜的清香滋味至今难忘。个别家没熬三根的也能喝到,就连路人也能喝到三根汤。(茅草根)那个终年舍茶的老李家,也通常会熬上两大桶,用钩担挑着去到村头路口,摆上木方桌,放几个大碗,供过路行人饮用。老年人常说三根汤能保肝护胃,预防感冒。于是喝三根汤成了传统,一代代流传了下去。那时,农村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乡亲们经常干农活,初冬还上山砍柴,加上常拿三根汤当茶喝,所以身体素质都比较好,感冒哩人更少。清楚记得,那时小学和村里药铺一个院子,孩子们经常听那个看病先生唠叨这三根汤。“三根汤,好药方,蒲公英是兄长。利尿,缓泻,退黄疸,清热解毒治风寒,还治急性咽喉炎。二弟芦根不可少,凉血降压就是高。小弟茅根也真好,甘寒清热还利尿。三根汤,就是好,兄弟联盟不可少,单独难成药方妙......”看病先生摇头晃脑地样子逗人发笑。村子里的小药铺也常备着三根汤,下课后口渴了的学生们都要去喝几口。在耳闻目染下,孩子们把顺口溜烂熟于心,有事没事也会学着先生的模样,一边摇头晃脑一边抑扬顿挫的背诵出来。(芦根)有时看病先生正好会碰上,他通常叫住我们,给小孩子们讲有关三根汤的道理。“三根汤,讲究配伍,如果每样东西单独熬,不成药方,效果差。讲得是这三个兄弟要同心,要团结,好比刘关张......”看病先生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这三根汤里还和一个当官的先生张仲景有关。当年,他为救黎民百姓而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药方,让穷苦的老百姓可以随便采集,预防疾病。后来流传久了,人们把蒲公英根替代了葛根。三根汤,自然纯净无污染,单方治大病。在那个年代,三根汤预防治疗了不少疾病,可以说是乡亲们的守护神。挖三根、熬三根汤的过程,至今想起来,觉得是郊游,是场祈祷仪式,只不过仪式随意,在心里罢了。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走在田野上,小河边,说着笑着。地锅边,灶膛火红红的,锅中汤热热的,喝到肚中暖暖的。因为信,所以一代代传承。岁月悠悠。现在,大多数乡村平时几乎成了空心村。熬三根汤的愈来愈少了。人们习惯了方便省事,上火了就到药店买现成冲剂和药。偶尔,在街头有时看到卖三根的老人觉得会非常新鲜,孰不知,在农村每个地方三根可以轻易采到。一个周末,回到老家,见茅草能长一人多高,看着我狐疑的表情,乡亲们一旁说:“现在喂牛的几乎没有了,没人割草没有牛吃,再加上咱们早不烧这类柴草了,这茅草长得就旺了,现在茅根最粗的象小孩儿指头粗......”听着乡亲们的话,我暗暗心里想,要是小时候茅根都这么粗该多好。茅根长粗了,当年抢着挖茅根吃的小伙伴们都去哪了,还有那个有趣的看病先生?(成稿于年8月28日晚,图源网络。)作者简介:刘文方,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中心学校教师,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pz/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