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灿烂的秋色
野菊灿烂的秋色 中国古代有“蒙以养正”的儿童教育理想,也就是说,在儿童蒙昧时期,要教给他正确的东西。从诗教的角度来讲,就是要用优秀的诗歌,去浸润充盈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塑造,培养性情,养成审美趣味。 今天,孩子并不能在身心上完全自由发展。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成人总是按照成人的愿望去塑造孩子。他们要求孩子尽快具备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相对大的空间,以实现个人的存在价值。 以诗养气,你说可以吗? 菊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含义,孩子们能感受到吗? 野菊 唐王建 晚艳出荒篱, 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 伴蛩石壁里。 赏析:蛩(《辞源》作qiáng《辞海》作qióng):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野菊之花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 这是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诗意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唐凯琳的笔下,这份灿烂似乎让我们看见远古的美人,那份高雅。 深山之中,虽为孤寂却依旧挺拔,你能感受到吗?陈妍霏真棒。 宋欣蔚笔下似乎看见了一位临水而照的君子,想得到重视却不愿委身于水。 秋水与长天一色,在这里生活着的野菊一定分外灿烂,高熙桀。 叶婧琳笔下的青草色中,那份凛然的菊色分外显眼。 我似乎看到曹徐蓉心里的这份热情。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觉得野菊一定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马悦涵,对吗? 诗意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愿你的童年也有这份自由自在,在诗意的大地上享受着不一般的气息。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jg/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护照活动一场清新的户外拓展
- 下一篇文章: 野菊花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