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摄于广中医药植园)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原产巴郡,茎为藤本,攀援朝上”,故名“巴戟天”。全年采挖,洗净、去须、捶扁、晒干入药。巴戟天蒸透,趁热去木心,称“巴戟肉”;巴戟天加盐水蒸透,趁热去木心,称“盐巴戟天”;巴戟天用甘草水煮透,趁热去木心,称“制巴戟天”。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生山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巴戟天)甘辛微温,入肾命血分,除风气、脚气,强腰壮膝。酒浸焙用。阴虚相火炽者忌之。”

巴戟天(摄于湖南邵东)

NO.2.1功效主治

巴戟天,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主要功效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1

补肾阳:本品甘温入肾,可温补肾阳,适于肾阳亏虚之阳痿不育、遗精早泄、少腹冷痛、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2

强筋骨,祛风湿:本品辛温,入肝肾,既可强筋骨、祛风湿,又能温肾助阳,适于风湿痹久之关节疼痛、筋骨痿软,有标本兼顾之效。

巴戟天(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周老师提供)

用法:3~10g,煎服。补肾宜盐水炙用,祛风湿宜生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巴戟天含醌类、环烯醚萜类、脂肪类、黄酮类等成分,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苏现明,王洪庆,陈若芸,康洁.巴戟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40(04):-.

音频:沙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jg/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