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要活一百岁

奶奶今年九十岁高龄了,可是丝毫没有老年人的颓势,笑容满面,精神昂扬。头发茂密,依然是黑发居多,看起来一点都不像这么大年纪的人。一双眼睛里闪着慈爱的光,腰板挺得直直的,一口气上六楼,不比年轻人差。乐观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说她要活一百岁。

奶奶完全具备活一百岁的资质,看看她的生活轨迹,有爱好、有追求、有节奏,一切美好的事物,她都爱,活生生把自己的日子活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油彩画。

奶奶爱读书。爱到什么程度,从大姑给奶奶编得歌里就可见端倪——看见什么书都爱读,字字行行看得清楚。书中的道理我自然领会,千遍万遍下功夫,只觉得心眼里热乎乎。儿女孝顺我也知足,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千把锁,只觉得心眼里热乎乎。党的政策这么好,我只觉得我越活越幸福,看书就是有好处。

没有谱曲子,大姑自己揣摩着哼唱,一句一句教给奶奶。奶奶学得很是认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没取名的歌简直成了她的成名曲,家族群里来一曲,和儿孙们视频也不忘来一曲,着实有趣。

不过歌里唱得,句句属实,奶奶确定是个书迷。她只上了几年私塾,简单地识了些字,后来的字都是自己认的。尤其喜欢查字典,读书遇到不会写得字,就随手拿出字典来查,还用铅笔模仿字形写出来。说是写,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画,笔画不端正,做不到横平竖直,可是这么手过一遍有助于记忆,她还真是认了不少字,积累到现在日常阅读没有问题。奶奶随身带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几本书不离身,是些劝人积德行善的读本、小故事书。破损的地方用线装订着,封皮都泛黄了,可是这并不妨碍她乐此不疲地反复阅读,还要把书中的故事给儿孙们讲一讲。不论到哪个儿女家,她都要找书读,逮着什么读什么。小孩子读得《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爸爸珍藏的《唐诗三百首》,姑姑的《四书五经》,她都会读。年纪大了,就用放大镜协助,还自得其乐,读着读着就会笑出声来。她的包袱,她的读书精神、读书故事润泽了整个家族。

因为爱读书,奶奶脑子里好像装着讲不完的故事。读书、讲故事、讲戏文,她乐在其中。她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可是依然百讲不厌,只要儿孙们有功夫,她就开讲了,讲之前会笑着问一句:“你听过没?你还听不?”我们自然是乐得洗耳恭听。奶奶的故事数不胜数,什么《割肝救母》、《龙女拜寿》、《安安送米》、《郭巨埋儿》、《王祥卧冰》、《状元祭塔》……每个故事都铭刻于心,她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了家风传承。这读书的传统,从奶奶开始,到爸爸这一辈,到我这一辈,到儿子这小一辈,有形无形都从奶奶身上汲取了最原始的力量。

奶奶也有偶像。她的偶像是姜淑梅,这个六十岁识字,七十六岁出书的传奇老奶奶。电视上看过姜奶奶的故事后,奶奶在家里就念叨个不停,她说她越看书越认字,可会写得太少。她的儿孙辈里有谁能像姜奶奶的女儿一样,把她的故事、家族逃荒的故事也写下来。姑姑笑着说:“大哥农活忙,二哥身体不好,三哥生意忙,我和姐姐、小弟也没精力写,排来排去就看孙辈里的晓兰、小英怎么样了!”奶奶也信心满满,说她过完年就九十一了,可是除了耳朵聋,身体好着呢,她还要活到一百岁,给儿孙们讲故事,守护着她的孩子们。我也赶紧表态:“奶奶,你身体这么好,肯定能活一百岁,你讲,我和小英协作写,把咱们家的故事都记录下来!”奶奶就高兴地笑开了花。

她爱说顺口溜,爱出谜语,闲聊间就会来几个。听听——“闲来无事念弥陀,身上有灾自消磨。灾难不落善人间,观音老母保佑着”,劝人积德行善呢!“兰,猜猜‘一人一口一个丁’是啥字?”这一开始呀,可就停不下来了——竹林有寺无有僧;一女怀中抱一子;二十一酉时生……她很享受这样和儿孙们互动的过程,说电视上讲了常动脑筋不得老年痴呆症。说到看电视,奶奶是《今日说法》的忠实粉丝,每天按点看这个节目,雷打不动。说这就是教育人的节目,多看看,多行善事,可别犯法,害人害己。

奶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论走到哪里,她总是那么勤快热情,有干不完的活。那年奶奶回陕西在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她把自己的日子安排的有滋有味,真真的会被她感染。金秋时节,野菊盛开。奶奶俯身在菊花丛中,认真地折下一支又一支,抱了满怀,乐颠颠地回家。坐在树荫下,顺着枝蔓轻轻一捋,娇小的、金黄的小花便纷纷落在脚下的塑料布上。她对蹲在身边满眼好奇的我絮絮叨叨地开始解说:“丫头呀,你可别小看了这菊花,它用处大着呢。采来的野菊花晒干了泡茶喝,清火明目。要是把干菊花装成枕头,还可以治疗失眠呢!”

院里的山楂成熟了,奶奶坐在树荫下的小垫子上,小心翼翼地切山楂。那样子专注极了——先要剖开山楂,把里面的籽用小刀子挖出来,再切成均匀的片,摊放在面前的篦子上。规规整整地摆满了整个篦子,一片诱人的红色。柿子变黄了,奶奶说这正好可以晒柿饼。爸爸把柿子摘下来,奶奶又是坐在小垫子上,用小刀削掉柿子皮,把柿子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檐下,风干了就是好吃的柿饼。奶奶年岁大了,但是眼睛还是很好的,不用戴花镜就可以做针线。她居然给我们兄弟姐妹一大帮孩子一人准备了一双好看的鞋垫,细心地、一针一线地缝制,鞋垫样子上认认真真地写上了我们的名字。

奶奶的日子简单恬淡,却也活色生香。可是,在这样的恬淡之前,她又经历过怎样的岁月磨砺呢?奶奶的经历,若是用心叙写,不亚于一个传奇。她自小便失去了母亲,同样是经历了多难的童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河南老家饿殍遍地,食不果腹,野外连野菜也被采摘一尽。爷爷一挑担子,带着奶奶拉扯着四个孩子走上了逃荒之路,一路风餐露宿。跌跌绊绊来到陕西,住烂窑、吃死猪、挖野菜、受白眼,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在这里勉强立足。最难的时候,四个孩子都吃不饱,眼见得就要饿死人,奶奶才忍痛含泪把三爸送给了别人。却总是在寒风中顶着雪花去看那个可怜的哭喊着“妈妈”的孩子,每次都是泪湿衣襟。看似孱弱的奶奶,跟着爷爷从未停止过奔波的脚步,背井离乡逃荒,生活稳定后又怀着叶落归根的心情回到老家,却放心不下留在陕西的爸爸和三爸,总是要千里迢迢回到这个第二故乡探望他们。只是不论在怎样的境遇下,她从来没有失去过对生活的信心,她以自己朴实的生活语言影响着我们这些晚辈。奶奶过寿,一大家子人齐聚一堂。奶奶喜笑颜开地看着她的儿孙们,眼里的笑意好像要溢出来。三爸主持,鼓励着让每个人发言,轮到爸爸了,他拿着话筒思考再三,慎重地说:“其他话我说不了,也不说了,就希望妈能活一百岁,让儿女们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大声应和:“对对对,要活一百岁,一定能活一百岁!”掌声经久不息,奶奶笑意绵延……

作者简介:郑晓兰,小学教师,文字爱好者。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的事物,行走烟火人生,记录人世清欢,并有作品发表于各类刊物。用我眼中的风景美丽你的眼帘,愿与你们分享晴好岁月里的些许感动。

喜欢鼓励原创作者

点亮小黄花,证明你来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jg/1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