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养蜂场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近2年来,不少养蜂场经济效益连续下滑,无论是长途转地还是定地饲养的蜂场,都反映收入减少,开支增大。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造成某些花期减产,加之适逢蜂产品市场波动、价格下行,导致了上述状况出现。如何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养蜂场的直接经济效益,是许多蜂友十分关心的问题。这里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参考。1蜂场应合理规划方针路线一个养蜂场在进行生产实践之前,应先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划,决策正确才能旗开得胜。1.1保持蜂场的适度规模,力争多养 一个蜂场的费用开支可分为2类:一类是只要养蜂就需要开支的,不随蜂群多少而变化,权称为"行业开支",主要有:生活、部分生产设施的开支,人员生活费、旅差费、接待费、通讯费,某些部门收费,等等;另一类是随蜂群多少而变化的,权称为"规模开支",主要有:运输费,饲料、药品费,部分生产物资的费用,等等。这两者共同构成蜂场的全部开支。 其中,前者往往所占比重偏大,而后者虽说随蜂群多少有所变化,但变动范围有限,其极小值也可算入前者之中,即增加蜂群只增加极大值减去极小值的差额那部分开支。这样一来,蜂场的前一类开支就占去了全部开支的绝大部分。所以,靠少养蜂群来减少开支并不明智,反而严重束缚了蜂场收入。因为蜂场的全部收入是由每群蜂的平均年产值乘以蜂群数量计算得出,这两个因子中前者由生产技术水平及气候、蜜源条件决定,较难加以扩大;而扩大后一个因子即多养蜂群就能有效增加收入。笔者认为,根据养蜂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转地蜂场一般应达到人均饲养80-箱,定地养蜂人均40-70箱(无集中蜜源可分点摆放)较为适宜。1.2规划好放蜂的蜜源路线转地蜂场最好选择熟悉的蜜源路线:转采新蜜源之前要向熟悉情况的同行详细了解并谨慎试探。不少蜜源有大小年交替特点,如看到某场在某地获得高产,第2年就步其后尘而去,往往会扑空亏损。定地蜂场在蜜源缺乏季节尽量实施小转地,以利用辅助蜜源,一般都可变喂糖为少量取蜜,起码也能减少饲料开支,且蜂群繁殖大为改善。 1.3选定优良蜂种引进高产低耗蜂种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的速效措施。不少蜂场总认为自己的蜂种还可以,往往对此不够重视;一旦尝到引种甜头,又总是后悔自己行动太晚。年国庆节,我见到湘潭市一位张师傅,他介绍因先一年引进的"金喀"种王,已经完成品种更换,这年北上放蜂在湖北、宁夏、内蒙先后都夺得了空前的丰收。而有的人花一二百元买只种王未见奇效就半途而废,实在可惜!倘若多试几次,定能找到一个适合本场实际的好品种,其产生的效益远非数百元可计。至于定地蜂场,应挑选节省饲料的蜂种;如系饲养中蜂,则应尽早改良,实行新法饲养,效益亦可成倍上升。1.4具体落实并灵活掌握转场地点,时间和运输车辆对转场地点和时间要事先落实:选择的场地不宜太挤,宁可放弃摆场过密的集中蜜源区,而放在蜜源稍次但面积较宽的地方;转运时间应先有计划,临时根据前后蜜源起止日期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多用电话联系,一般赶头丢尾,晴天宜守,雨天速走。物色运输车辆力求安全(车况好,司机素质高,已投保,无农药污染),大小适合和运费低廉(如找过路顺道的空车),切忌盲目出错。2多养强群,优质高产蜂场应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尽可能多养强群,这是有效增收的关键。2.1强群春繁根据天气和开花情况,长江流域在"小寒"至"大寒"之间开始春繁,起点单王群应有越冬蜂4脾以上,双王群每王不少于2脾足蜂;蜂量不足的可将多余蜂王保在一边,暂缓繁殖。2.2勿养稀蜂2月份不加脾或缓加脾,使蜂高度密集,以顺利度过随时遇到的寒流,不致拖子;3月份及时加脾扩群,亦应始终保持蜂脾相称,不可过松;全年(包括越夏)都不要蜂量过稀。2.3强群生产生产群要保持15脾以上群势。可随时合并中等群,蜂量要密集;不断淘汰老劣王;在产蜜期生产王浆,控制分蜂热。2.4注重越夏和防秋衰夏季高温期之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提早控制蜂王产卵,以度过高温缺蜜期(追采大蜜源例外);7月下旬和8月上旬抓好秋季育王;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突击繁育越冬蜂;10月10-15日断子;立冬之前喂足饲料并治螨,立冬之后放蜂于隐蔽凉爽安静之处,减少活动消耗(可入暗室陈列,冬至前后出室),以提高越冬成功率。3管理操作,仔细规范管理操作不仅可以衡量一个蜂场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降低蜂群额外消耗的重要因素。3.1查看蜂群动作要轻动作粗鲁常常惊扰蜂群,容易压死蜜蜂,造成群内秩序动乱,加大饲料消耗,且蜜蜂会变得不温驯,难养,经济性能下降。3.2多用箱外观察过热或过冷的天气尽量少开箱看蜂,即使是气候适宜时期,能不开箱就不要开箱,使蜂群少受干扰,减少消耗。3.3驱除非种用雄蜂雄蜂饲料消耗大,除育王专用的雄蜂脾之外,注意选用无雄蜂房的优良巢脾;随时削除有雄蜂蛹的巢房和杀灭无利用价值的雄蜂。3.4积极更换老巢脾新脾培育的蜜蜂体壮少病,生产能力强。应不断营造新脾,及时淘汰3年以上的老脾。3.5注意防止盗蜂根据气候、蜜源和工作状况的不同,随时调节巢门和蜂路大小,以利于蜂群保持适宜巢温;喂糖应特别仔细,切莫把糖液漏落箱外引起盗蜂。4巧用饲料,节省开支饲料消耗是蜂场的大宗开支之一,也是挖潜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大有文章可做。4.1少养弱群弱群饲料消耗较大,在缺蜜期不断要喂糖,且易被盗,所以应随时合并弱群并使蜂密集。4.2子脾要大不要多小面积的子脾在群内较难保温,蜂群培育小子脾蜂儿的平均消耗相对较大,且育出的新蜂体质较差,故应尽量避免。4.3取蜜留有余地每次取蜜注意留下饲料,即使在流蜜盛期也要考虑到天气突变时不致饿蜂;流蜜尾期更要多留慎取,一般不割封盖;在全年的最后一二个花期要尽量抽留蜜脾、粉脾,供越冬和春繁时灵活运用,既省饲料,又方便、安全。4.4自种蜜源在蜂场、自家附近的空地或山坡有目的地种植一些应付缺蜜期的辅助蜜源,如撒播或点播早熟油菜或小白菜,在路边、洼地撒播紫云英、益母草、芝麻、野紫苏、野菊花的种籽,栽种柑桔、楠树等。这些事做起来并不困难,却能有效补充蜂群饲料并促进繁殖。4.5熬糖喂蜂目前市场白糖价格较高,如采用自制葡萄糖浆代替白糖喂蜂,即使是小型蜂场(尤其是定地场)每年至少也可节省千元以上开支。我县许多蜂场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简便易行,效果很好。现简介如下:选用优质稻米或糯米(普通晚稻米次之,早稻米较差),淘洗一遍,按每公斤干米加水2.3-2.5公斤,浸泡2-3小时,用磨推成米浆。在推好的米浆中加入高温淀粉酶(我地系用本省津市的产品),按每公斤干米加入水剂淀粉酶(含量2万单位0.6克,或粉剂淀粉酶(含量单位)6克,充分搅匀,装入大铝锅,用大火高温煮沸,保持煮沸时间约90分钟,以达到水解彻底(以溶液清亮,渣是渣、水是水,无糊状为宜);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滤出的渣可喂猪;在滤好的糖液中加入白糖(喂早春饲料按每公斤干米加1公斤白糖,夏秋气温高时每公斤干米加0.2-0.3千克白糖),趁热将白糖化开搅匀,待糖液自然冷却到60-55℃时,加入糖化酶(湖南津市产,粉剂,含量单位),按每公斤干米加入糖化酶4克,搅匀后,用微火继续保持55-60℃,约维持3-4小时,可成葡萄糖液(此时如用pH试纸检验,pH值约4.5左右)。转化成的葡萄糖液可直接喂蜂,嫌稀(如喂越冬饲料)也可大火浓缩,浓缩至适合喂越冬蜂为止。每公斤干米原料约可得2公斤糖浆。附带说明:(1)用各种淀粉熬制更好,不需推磨,无渣,也不需过滤,酶用量稍少;(2)宜用温度计随时掌握温度;(3)葡萄糖浆在气温低于8℃时将大部分结晶,喂越冬饲料想避免可把糖化酶用量减少—半,使不完全转化为葡萄糖,即可避免结晶;(4)不加白糖也可,但加入白糖后效果更好,蜜蜂爱吃,也容易消化;(5)用大号铝锅1次可熬20公斤干米,每天1-2次。5系列化生产,多渠道增收蜂场要提高效益,不能把抓收入只寄于产蜜一项,应该搞好系列化蜂产品生产。5.1取优质蜜,卖好价钱生产成熟蜜是蜂业生产的方向,蜂场持有成熟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优势:一方面可和出口单位、加工厂联系,另一方面也可自行零售,或找蜂产品专卖店、医药单位挂钩供货。我有位蜂友年生产了几吨春蜜,因当时收购价较低而他的蜜浓度高,能存放,故不卖。几个月后蜜价大幅上涨,他的蜜多卖了近万元钱。另一蜂友因注重蜜质,每年生产的蜂蜜几乎全部自销。5.2王浆、花粉"半边天"转地饲养蜜型蜂种的蜂场也应开展王浆生产。虽然当前浆价偏低,但坚持生产,累计收入也不小,还可减少分蜂热;花粉生产难度不大,粉源盛时每天每群蜂产值可达5-10元,也很可观。这两项收入合起来可与蜂蜜收入媲美,蜂场不应忽视。5.3小宗产品莫小看利用蜂群的泌蜡造脾能力(不利用也就白白浪费了),经常淘汰老脾以生产蜂蜡,并提高其产量、质量,蜂胶价格现已超过王浆,市场供不应求,蜂场要改革蜂箱,改制副盖,促使多产胶,产好胶;还可生产巢蜜,以满足高层次顾客需求;蜂王幼虫、雄蜂蛹等,只要有销路,都可生产;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多开展一项生产就多一份收获。5.4买卖蜂群也合算在缺乏大宗蜜源的地区,或者年老体弱的养蜂员,夺取蜂产品高产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每年可出售一批越冬种蜂或分蜂群,不失为一项创收的好办法。我县不少蜂场年年向南方卖蜂收入可观,对维持和稳定蜂场作用不小。免责声明: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juhuae.com/yjhjg/11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播种这3种花卉,种子埋土里就能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